
1、从暂停出口到采购通关:通用汽车“两步走”断链计划是“到2027年,将中国元素彻底剔除出供应链!” 2025年11月,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向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发出订单,震惊全球汽车行业。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想法——早在5月,通用汽车就率先停止向中国出口雪佛兰Tahoe等高端车型。如今,它将“断链”从最终产品延伸到主要成分。一系列“先停出口、后清采购”的打卡组合,打开了全球供应链重组的缺口。四位知情人士向《经济时报》证实,通用汽车不仅设定了2027年的最后期限,还要求供应商优先在北美采购,并向非洲、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高风险国家”开放供应渠道。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 (Mary Barra) 在会上的发言季度会议更耐人寻味:“供应链的灵活性比成本更重要。零部件必须在汽车生产国采购。”这句话的潜台词隐藏着三个可以改变行业结构的强大信号。 2、信号一:地缘安全正在释放成本优势,供应链进入“政治优先”时期。 “过去我们选择供应商时看价格,现在我们先看国旗。”通用汽车全球总监希尔潘·阿明的直言,揭示了行业逻辑的根本转变。近二十年来,中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和成本优势,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国。通用汽车在华合资基地年产销量超过100万辆,零部件采购量一度占其全球采购量的15%。但现在,这种“成本第一”的模式已经崩溃。触发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加剧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 2025年3月至2025年10月,特朗普将商用车零部件关税额外提高25%,中型和重型车辆关税同步提高。对于通用汽车来说,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成本立即上涨。 4月份稀土出口管制和10月份安世芯片供应暂停经历了“卡脖子”风险——安世供应中断引发行业大规模工厂停工警告。这种恐慌比成本上升更致命。更重要的是,通用汽车的行动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汽车供应商协会MEMA负责人Colin Shaw透露,“降低中国供应链风险已成为行业共识,不少车企正在加速撤离。这标志着全球供应链进入新阶段”n 从“效率第一”到“安全第一”。地缘政治正在成为分化供应链阵营的主要依据。 3、信号二:美国制造业回流正在发生,供应链“区域化”成为新趋势。 “斥资40亿建厂,把产业链拖回北美!”普遍的“断链”指令实际上是美国制造业政策的必然结果。 2025年6月,通用汽车宣布未来两年将斥资40亿美元在美国19个州扩建50家工厂,目标是每年生产超过200万辆汽车。同时,其与美国稀土公司MP正在合作投资内华达州锂矿,从电池原材料到汽车组装,打造“北美闭环供应链”的野心昭然若揭。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主旨势在必行。焦油措施的目的显然是“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促进当地就业”,而通用汽车的行动准确地阐明了这一需求——将供应链移回美国不仅可以避免关税,还能获得政策优惠。这一“政策引导+企业应对”的环节,提供了一波供应链“区域化”的浪潮:车企不再追求全球布局的极致效率,而是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的“去中国化”不仅仅是“美国化”,而是在北美之外开辟“低风险供应线”。 “区域聚合+风险隔离”的战略可以成为未来跨国公司的常态,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从“全球化”到“多区域化”的裂变。 4. 信号3:主要资源博弈已经结束,汽车行业ustry进入了“资源自由”竞争。 “以前是争夺市场,现在是争夺锂矿、稀土。”通用汽车的供应链重组本质上是一场针对关键资源的“自保战争”。新能源汽车时代,稀土是电机的主要材料,锂是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和锂冶炼资源方面的优势让西方汽车公司面临风险。 2025年4月中国限制稀有零部件出口后,通用汽车等汽车企业立即陷入“恐慌反抗”,直接加速了其供应链“去中国化”的进程。为了消除依赖,通用汽车发起了一场“资源独立战争”:与MP公司锁定稀土供应,投资内华达锂矿,甚至开发自己的汽车芯片,以减少对安世等公司的依赖。此操作“e“扩流、抢占原生资源”正在成为行业新趋势。正如一位高管所言:“谁控制了锂矿、稀土,谁就控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这种资源竞争的背后,是汽车行业从“制造竞争”到“资源竞争”的深刻转变。通用汽车此举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未来车企的主要竞争将不仅是技术和品牌,还将是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权。 5、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短期阵痛和长期颠覆的双重考验。将军的“断供令”给中国汽车制造业带来双重冲击。短期内,数千家供应商将面临订单锐减。预计到2025年汽车零部件出口可能减少数百亿美元,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陷入消失、停工危机。莫是什么严重的是,如果其他西方车企效仿,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强制改革”也隐藏着机遇。一方面,本土企业将加快基础技术研究,如突破芯片和高端元器件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供应链“去中国化”将推动中国经济从“出口依赖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国内庞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本土企业的“护城河”。数据显示,通用汽车在华合资汽车年销量已超过40万辆,在中国市场的分量依然不可替代。 6、结论:供应链重组下,中国制造业的破局之道在于通用汽车停止从中国采购的举动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个缩影全球供应链重组。它释放出的三大信号——地域优先、区域一体化、资源竞争——重新定义了全球汽车行业的规则。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破局的关键不是“维护”而是“自强”:要加快关键技术自主化,打造不依赖外部资源的“内循环”供应链;还要深耕国内市场,以消费升级支撑产业升级;还需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在东盟、欧洲等地区建立“海外支点”?正如行业专家所言:“供应链的稳定性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打造的”。普遍的“断供令”是挑战,更是警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源,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球供应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